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新疆大地》于9月13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新疆卫视同步播出,收获积极反响。
有专家学者指出,这部纪录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视听语言和人文视角,完整、准确、全面展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大地的成功实践与辉煌成就,通过记录一个个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的人物故事,勾勒出新疆辽阔壮美的地理画卷、团结和谐的社会图景、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和开放自信的时代新貌,为更加生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做出了积极探索。
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批“天山领军人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获得者、博士生导师热合木江·沙吾提教授对记者表示,《新疆大地》以精湛的影像语言和细腻的叙事手法,真实记录新疆大地蓬勃发展的时代风貌,鲜活反映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气象,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美丽新疆。已经播出的《大地的呼吸》《大地的共舞》两期节目,在深入做好理论研究与阐释的基础上,大量挖掘发生在基层群众身上的深刻变化,生动诠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是用群众语言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精品力作。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院长李彦冰认为,《新疆大地》以纪录片的艺术形式,展现新疆辽阔的地理空间、深厚的情感底蕴、蓬勃的发展活力、宽广的包容胸怀和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对生动而全面展示新时代新疆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有积极意义。
“这部纪录片通过‘地理、生态、产业、文化’ 的多维叙事融合,打破了以往地域题材纪录片的单一视角,勾勒出一幅立体、鲜活的新疆全景图。”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徐州表示,《新疆大地》镜头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浩瀚、塔里木河的蜿蜒,到帕米尔高原的险峻、伊犁薰衣草田的浪漫,展现了新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互映照的发展奇迹。影片的视听语言始终服务于叙事主题,多维融合的创作手法,既避免了生态题材的单调、产业题材的枯燥、文化题材的晦涩,又让各个叙事板块相互支撑、彼此印证,最终形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多元文化共生共荣” 的完整叙事闭环,全面、准确地呈现了新时代新疆的发展态势与精神风貌。
“田宝远的小儿子,和当年的父亲一样倔强,今天依然扎根柯柯牙,做着一个绿色的梦”“霍城县,中国最大的薰衣草之乡,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位年轻创业者,他们共同搭建起一个浪漫村落”“从2021年起,县里开始对《江格尔》传承人和爱好者进行系统培训,有条件的幼儿园和各级学校也开设了兴趣班,道尔吉·尼玛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老师。”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广播影视系讲师邹韵婕对节目中的鲜活故事如数家珍。在邹韵婕看来,《新疆大地》擅长以微观叙事解构生态治理,用人文视角激活地理叙事,纪录片首集《大地的呼吸》以 “风” 为自然意象起点,巧妙构建起 “人与自然共生” 的叙事框架,将宏大的生态治理命题拆解为可感知的个体故事与自然奇观。从追沙研究员艾力对沙尘暴数据的执着追踪,到治沙人贾存鹏带领群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筑起 “绿围脖”,再到热孜・巴克在沙地里栽种玫瑰的生存尝试,每个角色都是生态治理的微观载体——他们的坚守不仅呈现了“绿进沙退”的治理成果,更让观众看到这种“不回避困难、不夸大成效”的创作态度,使“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实践落地更具说服力,也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在生态守护的共识中自然升华。(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城、赵明昊)
上阳网-上阳网官网-配资网官网-正规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