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六月份时,以伊两国爆发了为期12天的冲突。这段时间,伊朗方面在对这场冲突进行总结和复盘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当时冲突爆发时,泄露伊朗信息的,似乎并不是伊朗的对家,反而是伊朗的盟友俄罗斯。
(俄伊总统)
日前,伊朗权力判断委员会成员赛义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以伊冲突爆发期间,俄罗斯方面似乎和以色列分享了有关伊朗防空系统位置的详细信息,这才导致以军能精准打击。当时以色列战机几乎完全压制了伊朗的防空力量,夺取了伊朗中部领空的控制权,并袭击了伊朗的关键核设施。对此,赛义德非常不满地表示,这场冲突证明了伊朗和俄罗斯的战略联盟“毫无意义”。
除此之外,赛义德对俄方的不满还远不止这些。其表示,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俄伊两国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俄方声称这项协议是一场突破,双方也设定了加强双边关系的目标,尤其是在军事合作领域。但是现实情况是,在以伊冲突期间,俄方并未向伊朗方面提供重大援助,仅是口头上支持了伊朗并谴责了以色列的袭击。
更重要的是,早在2024年的时候,以色列摧毁了伊朗境内所有的S-300系统,而俄方承诺要交付给伊朗的S-400新系统也至今没能交付。
我们先来看看伊朗的这个“权力判断委员会”,这可不是什么野组织,它是伊朗政治体系中一个直接服务于最高领袖的重要咨询和决策机构,因为其裁决往往具有最终效力,甚至能影响国家发展的方向,所以权力是很大的。成员也是由最高领袖直接任命和领导的,人数约39人,成员任期5年,可连任。
至于职能,主要是调解伊朗伊斯兰议会与宪法监护委员会之间的立法分歧,就国家大政方针、重大难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等,为最高领袖提供咨询和建议。可以说,它的存在,就是要确保伊朗各权力机构能在最高领袖的框架下有效运转,是维持伊朗伊斯兰政治体制稳定和延续的重要一环。
所以这个核心机构的成员公开对俄罗斯表达不满,说明伊朗内部对俄罗斯的 “失望情绪” 已经从民间、普通官员,蔓延到了直接服务于最高领袖的核心圈层,俄伊之间的信任裂痕正在扩大。
(俄罗斯S-400)
此外,这也是伊朗在向俄罗斯“施压”的一种法子。从年初签战略协议,到冲突中俄罗斯“口惠而实不至”,再到S-400迟迟不交付,伊朗一直憋着一股劲。现在通过核心机构成员发声,就是想让俄罗斯清楚:如果再兑现不了承诺,继续在关键问题上“打太极”,俄伊的战略伙伴关系可能真的要“名存实亡”。伊朗需要的是能帮上忙的盟友,而不是只靠嘴说的“伙伴”。
对于伊朗方面的抱怨,当下俄方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它不是不想帮伊朗,实在是有太多说不出口的难处,每一步都得精打细算。
首当其冲的就是乌克兰战场的拖累。这场仗打了这么久,早就成了吞金兽,把俄罗斯的军事资源耗得厉害。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军工企业几乎把70%的精力都砸在了炮弹、无人机这些消耗品上。这样一来,像S-400这种高端防空系统的生产线就被挤得没办法,产能直接砍了三成。别说按时给伊朗交货了,就连满足自家战场的防空需求都得紧着来。
更麻烦的是,伊朗要的不只是S-400“硬件”,还得要“软件”支持,比如操作培训、系统维护,这得派几百名技术骨干常驻伊朗才行。可现在乌克兰战场到处缺技术人员,从导弹调试到装备维修,个个岗位都喊缺人,哪有多余的人手派去伊朗?就算心里想兑现承诺,手里也没足够的资源,只能拖着。
再说说年初俄伊签的那份战略伙伴协议,看着热闹,其实俄方早就留了后手。协议里特意避开了“防务互助”的内容,普京签约时明明白白说了一句“条约不包含军事义务”,这句话就是条红线,等于提前告诉伊朗:真打起来,我不会直接下场帮你打仗。
为啥要这么做?
核心是俄罗斯的两头顾难题:它既离不开伊朗的帮助,又不敢为伊朗兜底。一方面,乌克兰战场需要伊朗的无人机、导弹零部件,这些装备帮俄罗斯缓解了不少压力,要是得罪了伊朗,这条补给线断了,前线麻烦就大了;可另一方面,伊朗的核设施是以色列的“死穴”,以色列早就放话“绝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要是俄罗斯真的帮伊朗守核设施,等于直接跟以色列撕破脸,甚至可能引火烧身,让美国和北约找到介入的借口。
(俄副外长鲁登科)
就像俄副外长鲁登科说的“俄罗斯无义务为伊朗提供军事援助,但会协助解决冲突”,这话听着模棱两可,其实就是在打太极,既不想把伊朗惹急了,又不想被绑上伊朗的战车,只能用模糊的外交辞令掩盖自己的战略摇摆。
总的来说,俄罗斯现在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陷入了资源不够、立场难定的双重困局。它对伊朗的 “口惠而实不至”,不是故意失信,而是实在没能力,也不敢全力兑现承诺。一边是乌克兰战场的燃眉之急,一边是中东地缘的长期博弈;既要保住伊朗这个无人机供应方,又要避免得罪以色列、美国等势力,每一步都得走得小心翼翼。
上阳网-上阳网官网-配资网官网-正规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