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俄罗斯终于摊牌了。一句话:“我们不再遵守。”这不是气话,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记者面前亲口说的。说的是《钚管理和处置协定》——当年美俄签的“削钚协议”,目的是限制两国的核武裂变材料储量,维持所谓的战略平衡。现在,俄方直接宣布:这协议不玩了,没意义。
简单翻译一下——俄罗斯要重新掌控自己的核材料处理权,也就是说,核武系统再无外部约束。在这个节骨眼上宣布,不是巧合。
就在几天前,俄方刚公开表示,“普特会”的调解动力基本耗尽。是的,就是那场在阿拉斯加上演的所谓“普特会”——普京和特朗普坐下来谈乌克兰问题、谈和谈可能、谈战略缓冲。但现在俄方给出一句总结:“调解动力,已经被欧洲人耗光了。”
什么意思?就是说,在俄眼里,美方那场会的“和平秀”已经彻底没戏。欧洲不想让乌克兰停火,美国也没有能力让乌克兰听话。更直白地说——俄方认为,美方根本没在真谈,而是在拖。
而欧洲?则被点名成了“破坏者”。里亚布科夫话里掺着刺:“欧洲人叫嚣‘拼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这是俄罗斯官方第一次公开把乌克兰战争的“火上浇油”责任,直接甩给欧洲。
别忘了,《钚管理和处置协定》可不是小协议。它是1990年代后美俄核裁军体系的核心之一,象征“冷战后信任基础”。美国负责监督俄罗斯销毁一部分武器级钚,两国互设透明机制,用来避免重新扩军。这一撕,就意味着俄美核互信正式破产。
从普京角度,这一步其实早在酝酿。过去两年,美欧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情报支援、制裁狂潮,已经让俄方彻底认清一个现实:西方不会收手,谈判只是消耗。那俄方就没必要再按他们的规矩玩。
更何况,美国这边自己也早就没资格谈什么“限制核扩散”。2019年特朗普时代就退出《中导条约》,后来又对《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执行得拖拖拉拉。现在俄罗斯干脆说——你不守规矩,我也不浪费时间。
这背后其实藏着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俄美关系彻底转向“无约束时代”。这意味着任何战略边界都可能重新计算。俄方不再受旧协议牵制,可以自由处置武器级钚,也就是说,核武生产潜力被完全释放。对美国来说,这不是威胁,但绝对是压力——因为这意味着,俄方有了“更多筹码”。
第二个信号:阿拉斯加会晤宣告失败。还记得当时外界多兴奋吗?什么“普特共识”“战略降温”“重启接触”。现在俄方一句“推动力耗尽”,直接宣布:那场戏,是白演的。特朗普想靠外交秀修补国际形象,结果被现实啪啪打脸。俄方这波操作,其实就是在说——你想缓和?先让欧洲闭嘴。
现在的欧洲政坛几乎被乌克兰绑架。德法内部都在硬撑,波兰、波罗的海三国更是天天嗷嗷叫。泽连斯基也清楚,只有持续挑动战争,欧洲的支持才能不断。于是欧洲各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不仅没降温,反而越卷越狠。结果是什么?俄美本来勉强维系的外交“缝隙”,彻底被欧洲人用喊声堵死。
这背后,其实还藏着俄罗斯对美国的极度不信任。阿拉斯加会晤本来被视作俄美重启沟通的窗口,普京给了面子、谈了细节,也给了台阶。但回头一看,美国转身就在加大对乌军援、批准“战斧”出口乌克兰、再拉上欧洲喊口号。
俄方当然知道,这就是“笑面刀”。所以里亚布科夫那句“敌方的努力”其实是委婉的说法。真正的意思是——我们被耍了。
这事对美国也是个大麻烦。美方外交现在陷入“双焦虑”:一边是要压住俄乌战线,一边又得维持核协议体系的“表面稳定”。但俄方这次直接甩手不干,意味着美方外交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尤其是特朗普这边,麻烦更大。刚在阿拉斯加笑得灿烂,回头俄方就宣布“不再遵守协定”。这等于当众打脸。对外形象是“无力管控俄美关系”,对内选战又被批评“绥靖无果”。
欧洲在前线搅,美国在后方拖,俄罗斯则干脆一脚踹翻桌子。全球核格局,正在一点点回到“冷战逻辑”:互不信任、互不妥协、互相威慑。但这次不同的是,冷战的旧规则已经失效,新规则还没建立。这才是真正危险的地方。
过去的核秩序至少有框架,比如各种双边条约、战略热线、透明机制。现在俄方直接退出,意味着连最后一根“安全阀”都被拔掉。未来要是再爆出“战略误判”或者“技术冲突”,后果会比冷战更难收场。
这一步,俄罗斯走得决绝,也走得彻底。从“不再遵守协定”,到宣布“普特会调解力耗尽”,其实是同一逻辑:不玩虚的。俄方已经看透了美欧的分工——一个唱白脸谈和平,一个唱红脸送武器。既然对方都在演,那干脆我直接下台,懒得配合。
上阳网-上阳网官网-配资网官网-正规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